用户眼中的云计算什么样?
8月13日我主持并参加了一个绿色相关的高峰ITIL培训基地,在这个ITIL培训基地上,我发现不同的厂商、不同的用户大家讨论的云计算不是一回事儿,简直就是阴云笼罩。甚至有位老专家对我说,他在此之前参加的一个相关会议,有位大用户对前来演讲的厂商说,谁要在我面前说云计算,谁就滚出去。
下面我根据十几位用户专家的发言试着打乱了重新整理归类,归成以下8种云的定义,由于有些用户都是政府行业部门信息应用相关领导,不便公开他们的名字和单位。
A类用户说:我们的系统被冠名
A类用户愤怒地说,政府行业部门20多年前早就有云计算了,只不过不叫云计算而己,再说公有云的使用根本不适合政府行业部门,厂商现在才说云计算,只不过是在我们早已用成熟的系统上冠名,让我们再付钱买新的服务设备,将垂直应用变成所谓的资源均衡,而我们资源本身就没有冗余,就是均衡的;
B类用户说:我对云计算的认识有过程
有两个用户在发言中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对云计算的认识有个过程,一年前也和A类用户有同感,现在发现,云计算资源池的概念和应用,在新增加业务时可以使用,另外,将一些非关键业务、临时性业务(如考勤、招聘等)、一次写多次读、并发性门户访问、逻辑相对简单等应用外包给公有云,省去自己私有云的使用成本和资源也是可以考虑的,甚至可将数据中心由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
C类用户说:云计算有三步论
C类用户是某些大用户,他们认为云计算应该由虚拟化1.0过渡过虚拟化2.0,再说上云计算,虚拟化后数据转移是最容易的,他建议应该在云计算过程中加一道工序,那就是动态符合性检查,这个用户认为自己正在由虚拟化2.O向云计算过渡,为此他们还专门为过渡开发了工具。
D类用户认为:云计算要符合6个条件
D类用户本身是IT厂商,虚拟化只是云计算的手段之一,它对用户结果必须符合以下6个条件,共享、可配置、减少管理成本、快速释放资源、随需自助应用、弹性扩展;
E类用户认为:有多少厂商就有多少云定义
IBM、HP等厂商的云定义只是在机房里,赛铁克等云计算在安全层面,思科、、华为定义的云计算在网络层面,微软等在软件层面,这都不是用户所要的全部,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业要不要上云计算,那部分可以上云计算;
F、G类用户相争云是大变小还是小变大
F类用户认为云计算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大系统分小再加分布武计算,实现计算能力的快速配置,G类用户认为,云计算是将原有垂直应用变成集中式资源池中提取所需资源,但这样做的成本、时间成本、软件迁移成本厂商不会承担;
H类用户说云计算的下场就是现在的网格计算
H类用户认为,云计算所说的弹性、共享、快速配置、资源池提取等等好处、等等特点不就是5、6年前的网格计算,不就是10年前的等位计算吗(P2p计算)它们现在哪里?除了科学计算又有谁在用?10年后也许用不了10年,5年后的云计算就是现在的网格计算的下场,安全第一吧;
I类用户说云计算使我们减少61个计算中心
这个就是虚拟化,他们虚拟化原则是:
1、三层平衡资源,既私有云与公有云的应用平衡、前台和后台资源的平衡、安全的平衡。
2、调节计算资源,从而降低CPU、内存、I/0功耗。
3、多内存道时,建议优先考虑第一内存通道。
4、尽量使用集成显卡,可使整机续航能力延长一个半小时。
5、关键业务不虚拟、关键应用用集群,快结束的业务升级时再虚拟。
6、在容量资源快用完时通过自动化关联容量管理,就近资源布署。
不仅微软、Google、亚马逊,几乎所有的IT巨头都陷入了云计算的混战,业界风起云涌。到底是谁绑架了云计算?基于对完美的追求?基于开放的追求?基于金钱的诱惑?业界的炒作?
是新的信息处理需求决定了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使用的普及,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应用需求,正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而且PC和各种便携式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也为复杂的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当云计算成为各大IT厂商的“全民运动”,成为各地政府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成为云服务提供商应对客户需求深层次发展的契机时,我们不能不说云计算将颠覆一个产业的固态。后云计算时代,更多的应用,海量的数据、应用将被放置在“云端”,任何人通过手机、电脑都将可以下载这些数据和应用,更灵活、便捷、低成本的云计算应用终将引领这个时代。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云计算应用——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办公、云音乐、云打印。所以说,新的信息处理需求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从需求出发,做出切实的云计算应用,才是云计算发展的王道,其它一切都是浮云!
来自:saas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