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符合ISO9002认证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每天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治,核实质量差错责任人,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按各工种工序质量要求,由各工种工长具体执行,落实到班组,班级落实到个人,层层负责,出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找出原因,防范于未然,并做好成品保护。
质量管理做到“七清楚”、“三交底”、“二检查”、“一整理”:
“七清楚”——施工图清楚;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清楚;施工验收规范清楚;检验评定标准清楚;质量通病清楚;材料质量清楚;工人技术水平清楚。
“三交底”——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初步交、细致交、反复交。
“二检查”——施工质量、施工制度检查;并加强班级自检、互检、交接、交叉检查,推行样板,奖优罚劣。
“一整理”——施工中原始资料,竣工资料整理。
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质量检验:由公司材料部对厂商进行资格验证,并具备相关技术证件,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对进场材料由项目质安员、技术负责人、包管对材质进行验收、核对尺寸、规格、数量;核对质检技术资料;
2、工序,分项工程验收:认真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并对质量进行抽检,不合格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上不清,下不接”,必须实行班组自检、交接班、互检后由项目质检员进行检查验收;
3、原材料质量试验:对要求进行材质试验,需由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材质实验,出具合格的《实验报告》方可试用。施工中成品、半成品如膨胀螺栓固定、钢构件焊接须委托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现场进行抗拨试验,焊逢抗剪试验等,试验合理方可进行大面施工;
4、施工中技术、设计变更需经甲方、监理审核、报设计单位出修改图方可施工;
5、施工计量控制:对质检工具钢卷尺、水平仪、经纬仪、水平靠尺、塞尺、角量尺、吊线金属锤等须委托国家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计量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如工程中发现计量器具有误,应进行检查,对失效期间控制的数据、记录、计算过程应重新评定消除仪器故障干扰;
6、隐蔽工程控制:隐检前,应由项目组织质安员进行验收,并汇总相关检验、试验记录资料,填写《隐蔽验收记录》报相关部门约请甲方、监理、设计、质检站、消防进行联合检查;
7、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材料、加工半成品必须严格验证,并另类整理堆放,未经认定严禁发放使用。不合格工序做好不合格记录(事实、数据、部位、范围、施工工期、责任人),并做好挂牌标识、追究原因,提出处理方案(停工、返修、返工),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8、质量服务: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竣工资料、详细的完成实物清单,同时附上《质量保证书、保修书》,并进行延期回访,及时处理质量维修问题,并做好详细记录。
D、技术、工期管理:
1、技术管理:硬件上要求设备、机具先进,手工工具齐全、耐用、各工种施工人员熟练地进行操作、生产,并能按正确的施工方法进行作业。软件上要求各工种技术骨干熟练掌握施工工艺,保证工期,节约成本。熟悉施工图,并做好技术交底,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工人集体学习,加强再教育培训,每日召开生产技术碰头会,弄清情况,协调工序间的技术矛盾,分部分项进行交底,加强巡视、重点部分现场把关。
2、工期管理:坚持月计划,周安排,日检查;选用优良机具,提高效率,并实行经济责任制,进度分效益挂钩。多听取和征求对工期合理化建议。
E、劳动管理:
举行不定期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强度,对有潜力、技术、技能各方面合格的工人,加强培养,使其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现基本上实行单项人工承包。在选择施工队伍班组上,应实行多家报价,择优选用,选择技术过硬,服从管理,能按要求、按时完成,价格合理的施工队伍。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对班级技术骨干,人员进行详细要求。
F、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检查成本一系列的工作。加强材料和人工费用的控制,合理搭配劳动力,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化,施工方案合理化,对成本控制作用重大。
1、材料管理:加强材料计划管理,力争做到零库存。限量领用,合理下料,边角余料合理利用。严把材料入场关,严格质量控制。入库材料堆放合理有序,避免库存损耗,并做好材料帐薄管理,自觉维护和保养机具,并正确操作使用,严禁违章作业。
2、人工费用管理:生活费借用严格控制,按每天实际人数按实发放。准确无误核实人工工程量。
G、安全生产管理:
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规范》、《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力争每一位施工人员签字按手印,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坚持使用安全“三宝”,并对临边临洞进行防护。现场用电安全实行专人负责制。并严格按临电规范布置。焊接施工必须做好防火处理,并设置灭火器材。现场用电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不得擅自移动配电箱,乱拉乱接电线。
H、加强同甲方、监理方等外部联系:
本着“坚持公司利益,态度不卑不亢,灵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的原则,与对方办理各种交涉。要耐心反复向甲方阐述公司施工风格、艺术特点,选材得当,材质优良,并让其潜移默化中接受公司设计、施工理念、善于公关。
I、现场消防、后勤、文明施工:
加强防火、防盗、防水淹、防污染、成品保护的管理,做好工人食宿安排,并对伙食团卫生严格要求,防止流行疾病发生。文明施工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随处大、小便,保持工地卫生,并坚持每天清理施工作业面,严禁材料乱堆乱放,严禁现场赌博、酗酒、打架、斗殴。
四、工程验收、交工、结算、用后服务:
工程进入尾期后应逐层、逐段、逐部位、逐房间进行查验,搞好修补工作,完善各分部分项工程,做好清洁卫生,进行内部自检,制做工程竣工档案,收回机具,余料退场。进行成本核算,编制结算书。交付钥匙、办理交接手续,组织竣工验收。办理保修卡及使用说明,定期回访,进行技术,保修回访,解决保修期内存在的问题,让业主满意。
工程完成工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质量、工期、成本分析、做出评定,积累经验,吸吸教训,促进公司发展,项目经理应写出项目管理总结存档。
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简述
一、前言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贯穿了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软件的项目立项,研发,维护,用户的经验在增加,对使用软件的感受有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新动态,都为软件带来不断完善功能 ,优化性能,提高用户友好性的要求。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经常面对用户的需求变更。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需求变更,项目计划会一再调整,软件交付日期一再拖延,项目研发人员的士气将越来越低落,将直接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质量下降及项目交付日期推后。这决定了项目组必须拥有需求管理策略。
二、需求管理复杂性分析
软件需求是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最关键的一个输入,和传统的生产企业相比较,软件的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他不像生产汽车、电脑等硬件的需求,是有形的、客观的、可描述的、可检测的,软件需求是软件项目最难把握的问题,他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需求的描述问题。缺少正式的完整的需求文档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有了需求文档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用户方进行的需求评审会完全是走形式,因为用户根本不去听他读那上百页的需求文档。不同层次的客户(用户)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想要每个客户都成为需求专家是不现实的。
2、需求的完备程度问题。需求如何做到没有遗漏?如何准确划定系统的范围?这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稍微大一点的系统要想穷举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每次开需求评审会时,总会冒出新的需求,以至于系统没有一个准确的范围界定。即使是这样,系统还是要开发,没办法,系统的范围还要硬性的划定一个,从而建立一个基线。
3、需求开发的工期问题。在需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客户、软件公司是否能够忍受?为了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完备性,项目经理往往坚持要在需求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客户与公司的高层领导却会为项目迟迟看不到实际可运行的软件担心不已!他们往往会逼迫项目组尽快往前推进,而项目组的成员往往也会为系统复杂的善变的需求折腾的筋疲力尽,他们也希望尽快结束此阶段。
4、需求的细致程度问题。需求到底描述到多细,才算可以结束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定论,如果时间允许,要想细总可以细下去的。但是,需求的周期越长,可能的变化越多,对设计的限制越严格,对需求的共性提取要求越高,所以只要大家(客户、用户、需求分析人员、设计人员、测试人员)认为描述清楚了,就可以进入设计阶段了。
5、需求的变化问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只有一条真理的话,那一定是:需求的变化是永恒的,需求不可能是完备的。软件开发的过程实际上是同变化做斗争的过程,需求的变更不一定是坏事,也有可能是好事,是商业机会,对市场敏感的人可以从需求的变化中发现市场机会。
需求变化的原因很多,如:
.一开始没有识别全,需要增加需求;
.业务发生了变化,需求必须变化;
.需求错误;
.需求不清楚。
需求的变化问题是每个开发人员、每个项目经理都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头痛的问题,一旦发生了需求变化,你不得不来修改你的设计、重写你的代码、修改你的测试用例、调整你的项目计划等等,需求的变化好比是万恶之源,为项目的正常的进展带来不尽的麻烦,怎么办?管理它!使需求在受控的状态下发生变化,而不是随意变化,需求管理就是要按照标准的流程来控制需求的变化。难题随之而来,需求中的变化一般不是突发的革命性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项目需求的渐变(Project Scope Creep)问题,这种渐变很可能是客户与开发方都没有意识到的,当达到一定层度时,双方才蓦然回首,发现已经物是人非,换了一番天地。
三、需求管理策略
需求管理需要遵守以下策略:
1、需求一定要与投入有必然的联系。
需求一定要与投入有必然的联系,否则如果需求变更的成本由开发方来承担,则项目需求的变更就成为必然了。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不应该有免费的需求变更。但是,接受需求变更目前却是软件开发商不得不咽下的苦果。所以,在项目的开始无论是开发方还是出资方都要明确这一条:需求变,软件开发的投入也要变。
2、需求的变更要经过出资者的认可。
需求的变更引起投入的变化,所以要通过出资者的认可,这样才会对需求的变更有成本的概念,能够慎重地对待需求的变更。笔者曾经经历过一个项目,为了避免项目的风险,我们请了用户代表全程参与了开发过程,结果此用户代表在开发过程提出了大量“小的需求变更,当开发人员按此需求变更修改了软件时,在项目进入现场实施阶段时,却有大量的这些变更需要改回去,问题就是出在我们的项目组成员视该用户代表的需求为圣旨,却忽略了需求是否经过了客户方真正有决策权的人员的认可。
3、小的需求变更也要经过正规的需求管理流程。
小的需求变更也要经过正规的需求管理流程,否则会积少成多。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愿意为小的需求变更去执行正规的需求管理过程,认为降低了开发效率,浪费了时间。正式由于这种观念才使需求的渐变不可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4、精确的需求与范围定义并不会阻止需求的变更。
并非对需求定义的越细,越能避免需求的渐变,这是2个层面的问题。太细的需求定义对需求渐变没有任何效果。因为需求的变化是永恒的,并非由于需求写细了,它就不会变化了。注意沟通的技巧。实际情况是用户、开发者都认识了到了上面的几点问题,但是由于需求的变更可能来自客户方、也可能来自开发方,作为客户他们可能不愿意为需求的变更付出更多的投资,开发方有可能是主动的变更了需求,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使软件做的更精致,于是作为需求管理者、项目经理需要采用各种沟通技巧来使项目的各方各得其所。
基于上述的问题,必须对需求进行管理,使需求能够真正成为软件工程和管理的基线,使软件计划、活动和工作产品同软件需求保持一致,使需求可以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