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泡沫比房产泡沫更可怕
2010-06-03《经济视点报》
大学文化程度居世界第二,已经达到了7千万,十年后将达到2亿,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来说,是个好事,但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一场梦魇。当前的人才泡沫可能比房产和资产泡沫更值得关注。
教育部公布了《二○○三年至二○○九年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综述》,该文件透露我国每万人中高校学生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72.3人增加到2009年的212.8人,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而且,管理层还表述了自己的愿景说,到2020年,中国教育将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40%,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近2亿人。
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高考的全国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数减少74万人。稍加思考就会得出,官方的成绩是巨大的,但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上大学无用,因为上大学花费甚巨,毕业找工作却很艰难。1999年经济正值经济萧条,上大学刚性需求碰上消费低迷,正好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育产业化的浪潮催生了高校泡沫,但日后成为成千上万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源头,形成了一个“人才泡沫”;另一个被人称为“泡沫”的房地产,当时也处于刚性内需与推动经济的交叉期。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波浪式推进,高房价成为高学历人才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我们多次呼吁将大学生纳入公租房的范围之内,但人才泡沫越吹越大,靠政府一己之力并不能普遍地解决这些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人才膨胀的速度比岗位产业的速度快,这就造成了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危局。与之相关的是,竞争性产业产能过剩,难以吸纳过多的高级人才,而大量的垄断行业却形成权力的自留地,高墙之内其乐融融。因此,为了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打破垄断利益集团的垄断势在必行;而大力清除压在服务业行业头上的五指山,更是当务之急。很多衙门官员是能上不能下,岗位固化很严重,活水源头快要变成死水源头了。政府自身迅速增肥,挤压了更多人的就业空间。
以前农村人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亲戚邻居都觉得自豪,都能沾光,现在是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亲戚邻居都躲得远远的。大学文凭泡沫使得大学生价值缩水,拉动了内需,掏空了储蓄,肥了学校,苦了学生。但如果从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当然人才素质越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越好。
不过,现在的速成班式和流水式的产业化模式,并不能真正的培养大师级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求解无数,但归根结底还是功利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产生过硬的本领。现在的模式是两难模式,如果完全私化就像古代的私塾模式也能产生很多大家,如果是真正的公有化可能也会产生不少人才。现在我们的模式四不像,产生人才泡沫是必然的。
事实上,无论是房产泡沫还是人才泡沫,都基于当前人多资源少的现实。但这种人多资源少现实并不是死的,因为随着技术进步,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以前我们说耕地少,现在还在强调耕地少,但我们的人口却增长了一倍,依然粮食充沛。因此,我们应当将着力点放在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上,不能死守18亿亩地所谓的红线。
如果论及房地产泡沫和人才泡沫的关系,最明显的勾连是大量人才的产生需要更多地办公楼、工厂和住宅,中国形成了一个城市化的新高潮。以前农村人口城市化,基本上是以升学、转业和提干的方式进行的,但现在的情景已经大为改变了:农民工转为技术工人、商人;大量大学生转化的商人和白领是主要途径。这就产生人口集中的难以避免的痼疾,各种泡沫产生。
解决之道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加快打破垄断,释放新的空间;尽快去掉服务业各种名声很好但实际很坏各种枷锁。第二,就教育模式而言,改变培养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去掉假大空浪费时间的学科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