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家,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
日本曾有很多经营之神。从松下电器的松下,到索尼的盛田,从本田汽车的本田,到京瓷的稻盛,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国内读者不知道的经营之神。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经营之神的公司目前都不看好。
松下去年亏了7千亿日元,索尼去年靠变卖资产“打造利润”。本田汽车和京瓷尽管没有危机,但已经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公司,和他们的创始人之伟大相比,已经是平凡到再也不能平凡的地步了。
这些经营之神惟一还健在的恐怕只有稻盛和夫了。目前,稻盛现在仍然每次都参加京瓷的董事会,但即使在日本,也很少有人知道京瓷的现任CEO名字和业绩。稻盛亲口教了几十年,亲手带了几十年的学生们,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这就是宗教和科学的不同。宗教教人如何做人,而科学教人如何做事。
稻盛的“阿米巴” 按理说,经营之神们的经营理论,首先应该通过他们直接教诲过部下产生效果的,那为什么他们之后的企业经营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鸟儿可以完美地飞翔,但它却不知道飞行原理。稻盛讲得非常动人,那也许是他灵魂的呼唤,但却不一定是科学。他的伟大业绩和足迹,给他的话涂上神秘色彩,让一个在特定有条件才成立的经验总结,变成一个普遍的管理原理。
当一个企业变得庞大时,很多腐蚀利润的因素会被淹没在组织内部,企业家因得不到信息,而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因素并加以改进,它们就逐渐发酵,直到它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让这些风险信息尽量 出来的方法,就是将抽取信息的单位化小,抽取信息的方法简化,改进的权限和责任交给那些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细化计量单位,快速量化过程,立即实施对策,这是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稻盛书里所说的阿米巴,实际上就是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精细管理的摸索。在百业待兴,机会云涌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对那些管理人才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阿米巴尤其值得一试。
考核单位越小,越能精确地测量每个单位的效率,越能让每个人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效益,受到责任的压力,加快改进速度,防止问题发酵。实际上这种做法在丰田被称为“行灯方式”,也是一种把生产线分成小段,在每段上安装一个灯泡,当生产质量发生问题时,就把生产线的那一段灯泡点亮,让有关专家或负责人马上赶往出事地点进行对应。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快速反映问题、细化问题的手法,统称为“可视化经营”。
我并不是想说稻盛的阿米巴不对,只是想说那只是科学管理的一个侧面,是他在年轻时,根据他所处的时代和自身条件,总结出来的一个科学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属于更大理论范畴的一部分,但稻盛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必要知道,他只要在他的那个时代里领先别人就可以取胜。
但是,稻盛却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和永远先进的原理推荐给读者,就像一只鸟在告诉别人如何飞翔。这不能怪它,因为它不是理论家,它只知道自己怎么做就足够了。
细节与活着
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我和丰田总裁张富士夫(现会长)吃饭时的谈话。我问他丰田汽车强大的原因时,他却认真地和我说:“希望你能帮我们总结一下,因为一直都在这里工作,做的都是些应该做的事情,不知道和别人有何不同。”
张富士夫之所以和我相识,是因为他向丰田汽车分管销售的董事们分发了我的处女作(《改进日本销售》),我在那本书里批评日本的销售业务不进行可视化管理,搞精神至上主义,拉低了日本企业的利润水平。
在经营规模和质量上,早已超过索尼和松下的丰田汽车总裁,竟然阅读一个名不见转的中国人的书,并向其董事们推荐,而且在媒体采访时向读者公开推荐。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丰田汽车的可贵之处,他们看的不是知名度,而是事物的本质,听的是语言里的内容。
丰田汽车里没有神仙,只有科学,只有虚心,只有认真求实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家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
稻盛的之所以成为稻盛,不是因为他说的“阿米巴”,也不是因为他说的“活法”,而是因为他不断思考“细节”,过了80岁还每天拼命地“活着”。这也是所有伟大企业家的共同点。
搞企业管理的人有很多烦恼,人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越成功的人,越知名的人,他的话就越值得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炒股时那么容易被所谓巴菲特理论给忽悠了。说实在的,如果巴菲特和我们的散户处于一样的条件之下的话,他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这样的收益率。巴菲特的真正强项是别人做不到的,也是他不愿向外界公布的。
那么巴菲特说谎了吗?那也没有。巴菲特还算有良心的人了,起码他没有著述立传,自己把自己奉为股神,他只是不说而已。但是,一个活人通过自己的著述和讲课,将自己的经营之道到处传播,甚至远远偏离了经营,讲到哲学和做人等方面,那就有点不自然了。
我之所以能在日本创业并用8年时间实现上市,做到一般土生土长的日本青年都难做到的事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很早就发现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的谬论,发现了他们那些著述里的高调和虚伪。
经营者没有必要为人师表,这不可能,也不必要,我们必须承认职员和部下的人格,并认为在人格方面,他们可以远远高于我们。我认识很多日本企业创始人,也认识很多中国企业的创始人,他们都很成功,但有一点我不得不说,他们都不伟大,都很平凡,只是苦难磨练了他们,让他们的胸怀比别人更宽。
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来自经销商们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