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佬圆桌论道,让我对AI运维职场有了新的认知
一次思想碰撞的深度体验如果你问我这次深圳"数字化时代IT服务管理"Meetup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圆桌讨论!这是我参加过的IT活动中最有深度、最有启发性的一次交流。
那天虽然台风肆虐,但我还是坚持来到了现场。这个由ITIL先锋论坛&PeopleCert主办、广东乐维软件赞助、IT圈俱乐部协办的活动,真的给了我太多惊喜。
从下午1点的签到开始,我就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以往参加的技术会议不同,这次活动的参与者都很专业,大家在签到的时候就开始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拿到资料袋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主办方的用心,材料丰富,小礼品也很贴心。
作为一个在IT运维岗位上工作了快十年的"老兵",我对AI技术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它能帮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痛点,忐忑的是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这种矛盾的心理,直到听了三位专家的圆桌讨论才得到了解答。
三位大佬的不同视角让我大开眼界
当长河老师、丁振兴老师、王晨光老师三位行业专家围桌而坐,开始就"AI如何拯救IT运维职场"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时,现场的气氛立刻变得凝重而专注。这种面对面的深度对话形式,比单向的演讲更有感染力。
长河老师作为ITIL先锋论坛创始人,从宏观的行业发展趋势切入。他的观点让我印象最深刻:"AI不是来取代运维人员的,而是来赋能和解放他们的。"这句话瞬间缓解了我心中的焦虑。他详细分析了运维人员如何从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向更有价值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创新工作。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大量时间花在处理各种告警、排查故障、执行重复的操作上,真正用来思考和创新的时间少得可怜。长河老师的话让我意识到,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丁振兴老师作为广东乐维软件的创始人,从技术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提到的基于DeepSeek的运维智能体,真的让我看到了AI在运维领域的巨大潜力。
他说:"智能化工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工作质量,让运维人员能够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创新工作。"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们现在的运维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救火",哪有时间去思考如何优化系统架构,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丁老师分享的那个银行案例特别震撼:纳管对象19231个、监控项332万、每秒新值9041nvps。这样的规模,如果没有AI的帮助,根本不可能靠人工来管理。这让我对AI运维的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王老师的市场视角很有启发
王晨光老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了AI集成技术的发展前景,他的观点很有前瞻性。他认为,AI驱动的应用集成与数据集成中台,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为运维人员提供了全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前我总觉得运维就是运维,技术路线相对比较单一。现在我意识到,在AI时代,运维工作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其实是在扩大的。
三位专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AI技术的发展为IT运维人员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业务价值。
现场互动让我受益匪浅
圆桌讨论的开放性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现场观众的参与热情。我也鼓起勇气提了一个问题:在AI时代,运维人员应该重点培养哪些技能?
三位专家的回答都很中肯。长河老师建议要重点培养数据分析能力、业务理解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技能固然重要,但软技能同样不可忽视。
丁振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建议要学会与AI协作,要理解AI的能力边界,知道什么时候该依赖AI,什么时候需要人工干预。这种人机协作的思维模式对我很有启发。
王晨光老师则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他说:"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学习意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这点我特别认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停止学习就等于落后。
一位金融同行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位来自金融行业的资深运维经理提出了关于AI运维工具选择和部署的问题,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长河老师强调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丁振兴老师建议从小范围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王晨光老师则提醒要注意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们公司现在也在考虑引入AI运维工具,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听了三位专家的建议,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先从一些相对简单的场景开始尝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展。
对传统运维岗位影响的深度讨论
另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是AI对传统运维岗位的影响。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三位专家的观点很一致:低技能的重复性工作确实会被AI取代,但这恰恰为运维人员提供了转向更高价值工作的机会。
长河老师特别提到了未来运维人员的新角色:战略规划者、业务创新推动者、系统架构设计师等。这些角色听起来就比现在的"救火队员"有价值多了!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我应该主动减少在重复性工作上的时间投入,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新技术、理解业务需求、优化系统架构等方面。
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启发
丁振兴老师从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了对人才需求的看法,这点对我很有启发。他说现在市场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AI运维技术,还要深度理解业务流程,能够将技术与业务有效结合。
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纯技术的运维工程师,还需要主动去了解业务,理解我们的系统是如何为业务服务的,运维工作是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
王晨光老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指出,AI技术正在推动整个IT服务行业的生态重构。传统的服务提供方式正在被颠覆,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正在涌现。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思想启发的价值
整个圆桌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但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三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不断刷新着我的认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不是恐惧。
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不再担心被AI取代,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与AI协作,如何利用AI来提升自己的工作价值。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解决了我对未来的焦虑,更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活动组织的用心
不得不说,这次圆桌讨论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主办方的精心组织。这种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形式,比单纯的技术演讲更有价值。它让我们能够听到不同专家的观点,也能够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特别欣赏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三位专家都很谦和,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氛围让大家都能够放开心扉,深度交流。
对未来的期待
这次圆桌讨论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对AI时代的IT运维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把AI看作是威胁,而是把它看作是机遇。
我已经开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了。除了继续深化技术技能,我还要加强业务理解能力的培养。我要学会用更宏观的视角来思考运维工作,要把自己定位为业务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听说下一站是11月的广州,我已经在期待了。希望到那时,我能带着更多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去参加。也希望能在那里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探讨AI时代的运维之路。
感谢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也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这样的活动真的很有价值,希望能够持续办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