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 系中国人首次
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2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当地时间9月20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提名的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成功当选新一届ISO主席,任期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这是1947年ISO成立以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职务。
标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论我们购买哪个品牌的服装,尺寸大小总是一致的;无论我们使用什么电器,插头和插座也总是一致的;无论哪种食品,安全标准也是一致的……这些都是标准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如果离开了标准化,同类型商品就会杂乱无序,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麻烦不断,世界经济更谈不上发展进步。
pic/2013/9/21/6351539945975941871.jpg
这是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会场。
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一个由各国(地区)标准化团体组成的非政府性组织,它的主要作用为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ISO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达到16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世界国民总收入的98%和全球人口的97%。
ISO又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综合性咨询机构,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是其技术贸易壁垒委员会(WTO/TBT)的联络组织。截至2012年底,ISO制定发布了近2万项国际标准。著名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ISO26000社会责任体系标准都出自该机构。
ISO标准在世界上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已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规则,被誉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在减少国际贸易壁垒和经贸摩擦,以至推动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从2008年起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pic/2013/9/21/6351539948475066262.jpg
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右二)出席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
在20日举行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得到了ISO全部成员的支持,成功当选该组织新任主席,任期3年(2015-2017年。注:2014年为候任主席,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任职)。
在张晓刚看来,自己能够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主席,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在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张晓刚以自己的本行——钢铁行业为例指出:"十五年前我们只有一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化标准工作当中的制定、修订等工作,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钢铁行业就有六个技术委员会在承担着国际标准化秘书处的工作。国内优秀企业在标准制定方面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促进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ISO主席,张晓刚坦言压力巨大。因为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他所肩负的是促进全球标准化发展的重任。在他看来,必须要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修订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思想融入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当中,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pic/2013/9/21/6351539952014712484.jpg
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发表当选感言。
对于ISO成立66年来,中国人首次当选ISO主席这一事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田世宏主任表示,这是中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大突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和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之不易。田世宏指出,要充分利用担任ISO主席的有利条件,积极宣传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提升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我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努力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为国际标准化活动作出更大贡献。
分析人士指出,张晓刚当选ISO主席,首先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规则环境,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极大地增强和激发我国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把我国产业和企业适用的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中,便捷我国产业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三是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衔接,提升标准一致化水平,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更好地服务百姓。
我国近年来在标准化方面的成就:
2007年6月,ISO技术管理局风险管理工作组第四次工作组会议,采纳了我国代表提出的"风险"定义: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多年来,各国对"风险"的定义存在很大的争议,包括我国在内,各国提出14种"风险"定义。作为国际标准术语的"风险",是风险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经ISO风险管理工作组4次会议的激烈讨论才得以确定,是制定的ISO 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国际标准的基础。
2011年11月,ISO发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第1部分:示意图和导向图的设计原则及要求》(ISO 28564-1)国际标准。这项标准是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为主制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标准以我国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为蓝本,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公共信息导向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而且作为ISO首个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标准,将ISO标准从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创制及具体符号标准化拓展至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建设领域。另外,这项标准是以全票赞成的投票结果成为国际标准的。
pic/2013/9/21/63515399545668769620130921-01.jpg
2012年初,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费杨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秘书处任命为新成立的ISO/CASCO第35工作组(WG35)召集人。这是我国专家首次担任ISO/CASCO工作组召集人,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推动我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化。WG35负责起草的ISO技术规范《合格评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能力要求》。
2013年3月26日,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收到了ISO国际部的通知,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分技术委员会(ISO/TC150/SC7) 的积极成员国(P成员)已经完成注册,同时获得了ISO/TC150/SC7标准化活动的国际投票权。
国际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已有12个成员国,中国是第13个,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第一个成员国。这对我国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跨越相关技术壁垒,参与该技术领域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economy/2013_09_21_173785.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