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治理原则
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治理原则老狼原创所谓管理系统,是相对于业务系统而存在的,没有业务,就不需要管理。对于一个具体公司来说,业务体系一定是存在着的,但业务系统未必存在。如果业务体系有一定的系统性,那么就必然存在一个管理系统,只不过,业务体系的系统化程度和管理系统的成熟度直接正相关。
D公司案例:
某分公司有几位员工虽然在县城里上班,但仍然居住在农村的家里。每天下班后如果遇到市内交通拥堵,就很难赶上长途汽车站的末班车,而打车的话每次都需要二三十块钱,据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分公司想为这几位员工申请每个工作日均提前半个小时下班。
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或者说就事论事的角度去看待,这仅仅是一个批准与否的问题,最多再加上一个后续沟通的问题。
但从公司治理原则的角度去看待,这触及到八小时工作制这块公司治理基石,小小的修改,可能会演化为一个堤坝里的蚁穴。一个企业里特例太多,必然会导致管理体系的内部混乱,虽然未必会因此导致公司运营状态的混乱,但这仅仅取决于企业机体的气血状态的健康程度和外部环境状况的颠簸程度。
于是,经过管理会计角度的核算,公司行政部门给出意见:如果每天的工时从8小时缩减到7.5小时,月工资水平也相应缩减十六分之一,缩减幅度为百元左右,并承诺如果涉及到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良好,通过公司特批,可以给予类似幅度的特别补贴。
以上提议的后续反馈结果很是有趣,在分公司和基层员工沟通后,分公司向上反馈,同志们纷纷取消了原来的申请,愿意维持现状。
其实,算帐之后就很清楚,原来所说的经常性的误车其实每周未必能有一次,理论上来说,属于偶然性事件或者说小概率事件。在员工算细帐而公司不算细帐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混乱几乎是必然,在这一点上,法人应该向自然人学习。
后来,某一日,多个分公司再次口头申请提前半个小时下班,因为公司下一个阶段有重要营销项目即将展开,经过管理核算(好事者可以自己完成详细计算),决定将各分公司现行的每天8小时、每周双休(周末安排值班,之后安排调休)的制度调整为每天7小时,每周6天,每月调休两天。从月度工时的角度来说,新制度稍微偏向于员工利益,以求获得得力的实施。
在制度推进过程中,先征求了各分公司经理的意见,均表示没有意见。等到正式发文并由各分公司传达后,员工纷纷表示不同意,要求改回原有制度,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还上报书面请求并有包含分公司经理在内的全体员工的签字。于是行政部门收回该公文,并将员工书面意见和签名进行存档以备未来之需,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或许,有关此类问题,后续还会有新的风波,因为我们在天地之间,因为我们处江湖之远。
本文观点:
其实,对于一个商业组织的内部环境来说,如果治理原则不清晰,则管理系统必然不成熟;对于其外部环境来说,如果商业逻辑不清晰,则业务体系一定不系统。归根到底,治理原则的清晰程度决定管理系统的成熟度,商业逻辑的清晰程度决定业务体系的系统化程度。
顺带的说,管理系统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管理会计学领域内的基干逻辑,而与之相关的意识和能力就是任何商业组织都需要拥有的核心能力,也是任何谋求管理变革的公司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
换个角度来说,管理变革的第一步,其实是挖掘出企业运营体系中所隐伏着的各种基本参数以及当初或自发或自觉所给予的默认值,然后针对战略要求和现实环境需求进行重新核算,只有这样,管理变革才可能清晰了目的,明确了前提和条件,澄清了基础,并可能就管理变革的目标和蓝图达成基本的共识。
:) 这事还能和公司治理扯上?从例子上看,个人觉得是和泰罗的几个著名实验在一个层次上的。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