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国企改革
新论国企改革原作者:彭桃平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如今,计划经济下的国企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显露出来,国企改革问题也成为实施市场经济的重点。
党的十五大明智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明确了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的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的世纪里、新的经济背景,国企改革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任务。
一、国企改革的历史成就
国有企业改革自从十五大提出以后,经历数载的努力,通过深化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多种开拓性的途径,基本完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其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也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十五”期间,国企改革首先着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素质;通过国有资本股份制改造,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其次,国企改革过程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对部分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再次,国企改革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实现管理创新。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搞好风险管理,避免出现大的失误。
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力采用贷款贴息、税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吸引人才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用实际行动发展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最后,国企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加快培育社会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国企改革新问题
十五期间,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了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极大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了高效、平等的竞争格局;成绩是喜人的,但是仍存在不足,有些工作也还需要加强,有新的内容需要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升级,我国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将更加亲近国际激烈竞争,国企改革深化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更迫切的需要。
首先,国企股份制改造后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成为国企改革出现的最大问题。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直接导致董事会职能失灵、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不正常关联交易等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许多经理的腐败、违规,必然造成一些上市公司经营的低效率和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影响国企改革的健康顺利进行。
其次,国企改革后下岗职工安置和就业问题的出现。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人员富足,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减员增效也成了国有企业减轻包袱、轻装上阵、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企改革必将带来严重的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缺乏、就业结构的不完善等原因的存在,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经成为新世纪国企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
再次,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化也成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症结之一。由于计划经济的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利益的驱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等原因,公司内部的一些管理决策仍受到当地政府的控制,投资决策因政府行为而受到影响,企业选人、薪资制度受到政府的限制甚至直接控制,退休、下岗员工的包袱仍未摆脱。
随着加入WTO,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成了国企改革的又一个重点。国有经济占主体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是必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
三、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新重点
十六大的召开,国企改革仍作为了经济的重点;在“十五”的“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基础之上,十六大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既认定了过去几年的所有制改革的正确意义,同时开拓了资产本质改革的新方向。
资产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一切活动依附于资产的运转。为解决出资人到位,有效克服目前不少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应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机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并购机制的启动,保持公司治理的外在压力;考虑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评价;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国企改革加大了失业、下岗等再就业问题。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扭亏为赢,还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的生活。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就要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下大力气搞好下岗职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解决好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其前提是要做好“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力。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不仅给国企改革带来难题,也为我国股市带来了压力。“国有股减持”曾一度引起股市恐慌,国有股减持也成为新国有改革绕不过去的攻坚战。
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竞争,政府应该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促进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大力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引进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企业的技术开发体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体。
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下,只要我们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澎湃的激情,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大下岗再就业的力度,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积极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写下新的篇章。
页:
[1]